在素有“非洲屋脊”之称的埃塞俄比亚高原上,亚的斯亚贝巴的天际线不再只是山峦,还有中国援建的非盟会议中心。
“看非盟项目,你会发现它的各种解读。它诠释了非洲的文明、文化和团结,诠释了非洲发展和改革的愿景,”非洲联盟项目协调员范塔洪·海勒迈克尔说中央。 “同时,它也体现了中非牢固的伙伴关系。”
当你进入大楼时,你的眼睛被走廊里的艺术墙所吸引。 雕塑 提升 是专门为非洲联盟创建的。 浮雕以非洲大草原为背景,布满各种非洲动物。 金色部分是一个风格化的英文字母“U”,上面镶嵌着非洲联盟的艺术标志。 金色图案中间是非洲地图。 沿边界镶嵌的55颗星星代表非洲联盟55个成员国,象征着非洲人民的团结、进步与和平。
“CSCEC(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交付了具有低成本维护和通风系统的环保建筑,”Hailemichael 继续说道。 为了实现大会议厅椭圆形结构的精致和轻盈,建筑采用钢结构。 此外,阶梯式采光窗由不同高度和节奏的弯曲钢梁形成,使整个环形大厅无需人工照明和空调。
非盟会议中心是中国政府在非洲最大的援助项目之一。 总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办公楼高99.9米。 中心包括一个2500多个座位的大型会议厅、一个697个座位的中型会议厅,以及一个小型会议厅、贵宾会议室、多功能厅、急救医疗中心和数字图书馆。 该项目于2009年1月由中国建筑承建,2012年开工。
在施工期间,要克服的最大困难之一是埃塞俄比亚的气候。 那里每年的雨季从六月开始,持续近四个月。 在30个月的合同期内,该项目遭遇了相当于一年的三大雨季,给施工工作带来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和挑战。
“埃塞俄比亚雨季长,施工工期紧缺,中建选择克服相应困难,加大各方面投入,增聘工人,甚至24小时工作。他们以这样的方式完成了项目建设,令人惊叹。”这么短的时间就这么高品质!” 非洲联盟总部前房地产官员 Ewnetu 说。
项目建成交接后,中方技术团队继续留守,提供技术支持,帮助培训当地技术人员,保障大楼设施设备正常运行,保障各类重要会议的顺利召开。
当地工人 Yosef 是当地技术人员之一。 他负责日常检查和维护。 起初,他对会议中心的设备运维零基础,面对突发问题不知所措。 在“专属中文导师”毕东升的鼓励和指导下,他努力学习维修和检查的知识,并从他的中文导师那里获得经验。 最终,他成为了“本地技术专家”,能够独自完成维修工作。
“好几次深夜,会议中心高压系统出现故障,毕先生总是第一个赶到现场,冷静地判断问题和排除故障,耐心地给我解释。跟着他的面——面对实践培训,我不仅掌握了解决一些突发问题的方法,学到了很多技术知识,还从他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中学到了东西。感谢毕老师的耐心指导,”Yosef说.
迄今为止,非盟会议中心已培训26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创造了2000多个就业岗位。
如今,该中心每年举行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会议。 各种关系到非洲未来发展的重大决策都在这里讨论,“建设和见证”,保障了非盟一系列重要会议的召开和重大决议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