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新闻

中国为首次登月任务建设了哪些设施?

长征十号发射概念图。 /CMG

长征十号发射概念图。 /CMG

中国最近公布了初步计划,透露了有关 2030 年之前首次载人登月任务的更多细节。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需要对现有的航天设施模型(从运载火箭到载人航天器)进行一系列改造和升级,并创建新的航天设施模型。

下一代运载火箭

下一代运载火箭命名为长征十号,有两种构型设计:一、二、三级核心、逃逸塔和整流罩的标准组合——带助推器或不带助推器。

带助推器的变体将用于将月球着陆器和航天器送入跨月轨道。

跨月轨道是一种自由返回轨道,一旦设定了初始轨道,航天器就可以从地球出发,绕月球背面飞行,然后仅利用重力返回地球。

92米高的火箭重达2,187吨,起飞推力达到2,678吨,比我国目前最强大的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升空推力超过1,000吨)显着增加。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总设计师荣毅介绍,火箭级直径为5米,助推器直径也为5米。

“它的首要任务是能够承载重物,这是载人登月任务所必需的,”她说。 “因此,我们预计火箭在跨月轨道上的有效载荷为27吨,在近地轨道上的有效载荷为70吨,这是长征五号所能携带的重量的三倍。”

还有另一种不带助推器的火箭类型,有助于节省运营成本,旨在服务于空间站的任务。 火箭的第一级将是可回收的。

“我们将在未来几年看到这两种变体,”荣说。

长征十号运载火箭投入载人飞行之前,还将进行多次无人试验任务,预计2027年首飞。

航天器示意图,顶部为逃逸塔,中部为返回舱,底部为服务区。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航天器示意图,顶部为逃逸塔,中部为返回舱,底部为服务区。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航天器示意图,顶部为逃逸塔,中部为返回舱,底部为服务区。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新型载人航天器

新一代载人航天器的研制也在稳步推进。 它采用模块化设计,这意味着无论是在近地轨道还是在深空执行任务,航天器都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使用不同的组件进行组装。

新航天器由逃逸塔、再入舱和服务部分组成。

宇航员将留在返回舱内并控制航天器。 一旦发射出现问题,逃逸塔能够在升空过程中将返回舱带离火箭,以保护宇航员的安全。 服务部分为航天器提供推进力和能量。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张海莲介绍,该飞船重约26吨,可容纳3名宇航员。

张透露,根据现有研究,中国也在考虑开发近地轨道航天器。

“它可以搭载 4-7 名乘客,为太空旅游创造机会。返回舱、逃生塔和航天器将基本保持不变,除了服务部分,该部分低于发动机和推进装置的体积,”他说。

月球着陆器和推进部分示意图。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月球着陆器和推进部分示意图。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月球着陆器和推进部分示意图。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月球着陆器

月球着陆器重约26吨,由登月舱和推进舱组成。 它可以搭载两名宇航员前往月球表面。

登月舱运载着宇航员。 推进模块帮助着陆器进行近月制动,并减慢着陆器在月球表面着陆的速度。 “它对重量极其敏感,因此我们需要通过集成设计来保持其轻便,”张说。

着陆器采用轻量化设计,提高结构效率,并具有动力冗余功能。 它具有自主飞行的能力。

张解释说,着陆器的工作是将宇航员从绕月轨道降落到月球表面并返回月球轨道。

中国月球车的概念图。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中国月球车的概念图。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中国月球车的概念图。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月球车

月球车重200公斤,将成为最多两名宇航员在月球上执行研究任务的运输工具。

“宇航员可以在月球10公里范围内采集土壤样本并进行实验。”张说。

张说,除了月球车外,中国还计划向月球派遣一个移动实验室,可以在大范围内自主移动。 宇航员也可以在里面短暂停留。

“未来,也许我们甚至可以考虑基于月球资源建设设施,扩大月球研究基地。”张说。 “这是一个初步的想法,我们需要更多的步骤来证明它是否有效。”

中国月球移动实验室概念图。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中国月球移动实验室概念图。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中国月球移动实验室概念图。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阅读更多: 中国发布载人探月工程初步方案

本网站使用 cookie 来改善您的体验。 我们假设您对此表示满意,但如果您愿意,您可以选择退出。 接受 阅读更多

隐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