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新闻

我对中国的看法:中国寻求“饭碗”

08:23

几十年前,一碗饭是中国人的梦想。 但今天,这对所有人来说都是现实。 确保 14 亿人有饭吃是中国的首要任务,也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事业的基石。 他曾在贫困的农村地区工作多年,亲眼目睹了将食物摆上餐桌的斗争。

习主席一直强调粮食自力更生的重要性。 他曾说:“中国人要把饭碗牢牢地握在自己手里,粮食要以自己生产为主。”

“南繁”或“南方种子育种”是中国农业计划的第一步。 它始于 1950 年代,旨在促进该国的农业发展。

在这项倡议下,科学家们已经培育了超过 70% 的新作物品种。 由于南方的气候条件,繁殖周期也从10年缩短到5、7年,缩短了三分之一以上。

夏勉(右)向 Gasthoori Manickam 介绍了一种被称为“巨人”的高粱品种。 /CGTN

夏勉(右)向 Gasthoori Manickam 介绍了一种被称为“巨人”的高粱品种。 /CGTN

我参观了中国南部岛屿省海南省三亚市的一个育种基地,了解专家们如何改进种子技术。

我采访了崖州湾种子实验室合作交流处处长夏勉。 他告诉我,海南对中国杂交水稻育种技术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说,中国的稻米产量居世界前列,也为人民提供了充足的粮食。

该实验室成立于2021年,是海南众多南帆基地之一。 它们通常被称为中国的“种子育种硅谷”。 夏告诉我,研究人员正在通过创新帮助中国发展自力更生的种子。

在过去的 60 年中,包括水稻和玉米在内的 6 到 7 代主要作物得到了改良。 每一代的产量都会增加 10%。

多亏了他这样的科学家,中国粮食年产量连续七年超过6.5亿吨。 每个中国人每年大约有480公斤的食物,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80公斤。

建三江稻田的航拍。 /CGTN

建三江稻田的航拍。 /CGTN

中国农业计划的下一步是“北育”——“北方种植”。 我北上到了中国的粮仓——黑龙江省——那里生产了全国 11% 的粮食。 建三江平原是重要的产区。

北大荒集团建三江分公司党委副书记蔡建华告诉我,建三江在中国每50碗米饭中就有一个。

那么种植优质大米的秘诀是什么? 蔡说是北方肥沃的黑土。 它含有丰富的有机质,有利于农业。

为保护黑土,建三江农场建立了240多个监测点,形成了覆盖所有土壤类型和作物的网络。 他们从这些点取样并测试其中的营养成分。 其他措施包括使用更多的有机肥料。

Gasthoori Manickam 在建三江七星农场试驾自动拖拉机。 /CGTN

Gasthoori Manickam 在建三江七星农场试驾自动拖拉机。 /CGTN

还采用了一种更可持续的耕作方法。 科技重新定义了农业,让农业生产变得智能化。 借助卫星导航,农民只需按一下按钮即可操作水稻种植机。

一位工人告诉我,以前种地很辛苦。 但有了先进的机器,他们就可以在家完成这项工作。 他们可以在智能手机或电脑上设置路线。 农业对他们来说变得容易多了。

三代中国农民在这里定居。 他们目睹了他们称之为家的农田的巨大变化。 从一台拖拉机到上千台机器,中国东北的农业基地随着先进技术的发展而壮大。

一些中国常见的主食。 /CGTN

一些中国常见的主食。 /CGTN

中国以科学和可持续的方式确保粮食安全的辛勤工作和创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中国用占世界总产量四分之一的粮食,用不到世界百分之九的耕地养活了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

这里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大米之乡。 从五谷杂粮到大丰收,中国保住饭碗,实现粮食自给,走上世界舞台,保障世界粮食安全。

当前,世界面临气候变化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中方表示将加强同各国合作,共同维护全球粮食安全。

(CGTN记者李洁军、吴国修、孙天元、万宏佳也参与了报道。)

本网站使用 cookie 来改善您的体验。 我们假设您对此表示满意,但如果您愿意,您可以选择退出。 接受 阅读更多

隐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