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卷风是一团以极快的速度旋转的气柱,从雷暴中延伸出来并连接到地面。
除非龙卷风形成由水滴、灰尘和碎屑组成的冷凝漏斗,否则它是看不见的,因为风是看不见的。
大多数龙卷风相对较小且较弱,但少数发展为大型龙卷风的龙卷风相当猛烈且具有破坏性。
龙卷风可以有几米或几百米宽,而里面的风速范围从每秒50到150米不等。 它们可以在地面上停留几分钟到几个小时。
1、龙卷风是怎么形成的?
龙卷风通常伴随着对流天气系统,例如雷暴、冰雹和暴雨。
太阳加热地面,温暖潮湿的空气上升,使云层长到足够高,变成雷暴。
随着雷暴的成熟,形成了一个超级单体,称为旋转雷暴。 科学家认为龙卷风是由超级细胞形成的。
据《国家地理》报道,被旋转的上升气流或中气旋吸入的水分开始形成漏斗云,直到接触地面,龙卷风就诞生了。

2. 龙卷风会造成什么类型的破坏?
科学家估计龙卷风的强度 增强型藤田等级(EF 等级),使用单位 0 到 5,基于风速及其造成的损害。
EF2 及以上的龙卷风是强龙卷风,在 EF2 本身,大树会被连根拔起。

3. 中国哪里有龙卷风?
龙卷风发生在世界许多地方,包括美国、俄罗斯、中国、日本和澳大利亚,其中美国的龙卷风最多。 根据其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数据,截至今年 7 月,该国共有 1,000 多次龙卷风。
在中国,龙卷风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最为频繁、强度最高。 根据中国国家气候中心(NCC)1991年至2020年的统计数据,中国东部的江苏省龙卷风最多,平均每年4.8次,其次是中国南方的广东省。

4. 它们什么时候出现在中国?
根据《气象月刊》发表的一项研究,在 1961 年至 2010 年间中国发生的 165 次龙卷风中,大多数龙卷风发生在春季和夏季,其中 92% 发生在 4 月至 8 月之间。
该国的高峰月份是 7 月(28%)和 4 月(19%),大部分发生在 EF2 及以上。
此外,地区之间也存在细微差异。 例如,中国南方的龙卷风频率在 4 月和 5 月达到峰值,中国西南地区在 7 月和 8 月达到峰值,中国西北地区在 7 月达到峰值。

虽然龙卷风可以在一天中的任何时候发生,但它们在下午最为频繁。
根据研究,中午(12:00)至晚上8点之间发生的EF2级及以上龙卷风占总数的70%。
气象中方表示,这一时期龙卷风发生最多的原因是白天太阳强烈加热地面和大气表层后,诱发并持续强对流天气,很可能会产生龙卷风。
除了下午的高峰,龙卷风经常出现在清晨。

据NCC发布的统计数据,从1991年到2020年,中国平均每年报告龙卷风38次。
统计数据显示,1990 年代中期至 2008 年的龙卷风相对较多,其中 2005 年的龙卷风数量最多,为 75 次。
从 2014 年到 2020 年,龙卷风相对罕见,2020 年最少,有 13 次龙卷风。
5. 龙卷风和台风有什么区别?
台风是在水体上形成的热带气旋,持续数小时至数月。 它们与飓风和旋风是相同的天气现象。
台风可以产生龙卷风。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报道,7月2日,台风查霸在广东省沿海城市产生了至少三场龙卷风,其中一场是水龙卷。
中国国家气象中心首席预报员张玲说:“台风至少产生一场龙卷风的情况并不少见。”
“热带气旋的右前方是龙卷风的理想选择。台风可以产生超级单体,为龙卷风的形成提供有利条件,”张补充道。
6. 预测龙卷风
根据中国气象局(CMA)的说法,用现有的气象观测设备监测世界范围内的龙卷风并不容易,而且气象雷达往往受到地球曲率、雷达盲点和地形遮挡的限制。
中国气象局表示,中国自2017年起在龙卷风多发省份开展龙卷风监测预警,并于去年启动了专项工作方案。
江苏省目前已建立了市县一体的龙卷风预警技术流程,能够有效地进行预报和预警。
下图描绘了过去五年对中国构成威胁的台风路径。 线条越粗,风速越高。 结合这些台风轨迹,科学家们可以利用龙卷风做更多事情。
2013年成立的中国第一个龙卷风研究中心佛山市气象局通过研究华南地区台风和龙卷风的轨迹,揭示了广东省台风和龙卷风的轨迹,该中心总工程师黄先祥说。

7. 如何在龙卷风中保持安全?
在龙卷风期间,坠落和飞扬的碎片会导致大多数伤亡。 去最底层的地下室或没有窗户的内室,一定要远离房子的门窗。
外面的人应该到沟渠等低洼处平躺。 避开有树木、电线杆、广告牌和墙壁的区域。
如果有人在车内,最好在最近的建筑物内避难。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如果这不可能,科学家们建议系好安全带并蹲在车里,或者干脆放弃车辆并躺在附近的沟里。
(封面图片来自 VCG)
制图:于鹏、赵虹
笔记: 台风路径和登陆数据来自 CMA 热带气旋数据库 (tcdata.typhoon.org.cn), Ying, M., W. Zhang, H. Yu, X. Lu, J. Feng, Y. Fan, Y. Zhu, and D. Chen, 2014:中国气象局热带气旋数据库概览。 J. 大气。 海洋技术,31,287-301。 土井: 10.1175/JTECH-D-12-00119.1
Lu, XQ, H. Yu, M. Ying, BK Zhao, S. Zhang, LM Lin, LN Bai, and RJ Wan, 2021:中国气象局创建的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数据库。 进阶。 大气。 科学,38(4),690-699。 土井: 10.1007/s00376-020-0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