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的首席执行官萨姆·奥尔特曼在谈到公司计划在构建人工智能方面的投入规模时毫不避讳。
“可以预见,OpenAI在不久的将来会在数据中心建设等方面投入数万亿美元,”奥尔特曼近期谈及支撑AI技术的大型计算设施时表示。
“大可预料到,一帮经济学家会忧心忡忡,说‘这太疯狂了,太鲁莽了’之类的。我们只会这样回应:‘你知道吗?让我们按自己的方式来做事情吧。’”
那么,那个“事情”到底是什么?随着科技行业不断砸钱,将农田变成数据中心,把人工智能研究员变成全国收入最高的一群人,它却难以向外界阐明自己到底在打造什么,又为什么要花这么多钱。

他们是在打造一个智力可与人类媲美的人工智能系统吗?还是创造一种若不先毁灭人类,就将改变世界的神一般的机器?他们是在开发那些已经卖了几十年的软件“豪华升级版”吗?这些巨额投入是为了实现一个打造虚拟网络朋友和精准广告的大胆计划?还是说,他们只是害怕错过别人都在做的事情?
以下是这些愿景的梳理——从最现实的设想到天马行空的宏图,以及他们试图实现这些想法的原因:
承诺:一个更好的搜索引擎
聊天机器人在某种程度上就像搜索引擎,不过它们提供的是通俗易懂的自然语言答案,而不是蓝色链接的列表。这可能是一种更快捷、更简单、更直观的回答问题方式,尽管聊天机器人经常会出错,甚至凭空编造内容。
背后的动机是什么
谷歌的搜索引擎是科技行业最为盈利的业务。如果有公司能够提供更优质的信息检索方式,就能抢占一个用户规模达数十亿人的市场。

这项技术距离实现还有多远?
已经有数亿人在使用聊天机器人获取信息。仅ChatGPT的月活用户就突破7亿。
但实现盈利仍是行业难题。运行一个聊天机器人比维护普通网站的成本高得多。而且,传统搜索引擎的数字广告盈利模式未必适用于该领域。
OpenAI提供一个每月20美元的ChatGPT付费版本,据公司称,这至少能覆盖其自身的运营成本。但付费用户仅占用户总数的6%不到。
免费版本仍处于亏损状态,因为OpenAI还没有开始尝试投放广告。相比之下,谷歌的搜索引擎每天服务约20亿用户,每个季度可带来高达540亿美元的广告收入。
(《纽约时报》已起诉OpenAI和微软,指控它们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使用它的新闻内容训练人工智能系统。这两家公司对此予以否认。)
分享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