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陕西省西安国际商贸物流园区。 /CFP
中国陕西省西安国际商贸物流园区。 /CFP
编者注: 本文是CGTN“中国经济未来新愿景”系列文章的一部分,全球经济学家和知名学者在该系列文章中分享了他们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个人看法和见解。 斯蒂芬·布劳尔(Stephen Brawer)是瑞典“一带一路”研究院主席。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CGTN观点。
真正的代议制政府有责任尊重并考虑人民的最大利益。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3年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不仅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意愿和最佳利益,也为全人类的最佳利益提供了框架。 任何国家的真正主权和自由完全取决于发展,而发展反过来又为所有公民提供体面和可持续的生活水平。
中国成功消除极端贫困就是一个光辉的例子。 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在40年内使8亿人摆脱了极端贫困,这一成绩是美国、英国、欧盟等西方主要国家都望尘莫及的。 所有关于在“基于规则的秩序”中捍卫“自由和民主”的言论都已成为没有实质内容的空话。
事实是,大多数西方经济体都处于全面崩溃的状态。 所有投资的很大一部分都与纯粹的货币投机有关。 这包括金融工具,如货币市场、衍生品以及各类原材料和商品价格投机。 以美元为基础的金融体系的泡沫已经达到数百甚至数千万亿美元。 在瑞典,货币市场的交易总额每天约为 8000 亿瑞典克朗。 这一数字在短短一周内就超过了瑞典国内生产总值。 然而,人们甚至拒绝承认国家经济政策的无能方向。 相反,欧盟和七国集团内部的决策却导致越来越多的人试图将西方自身管理不善造成的问题归咎于中国和发展中国家。
全球近160个国家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充分说明全球基础设施发展视角的真正成功。 参与国包括近75%的世界人口。 中国已成为世界制造大国。 联合国统计司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制造业产值占全球制造业产值的28.7%,约等于美国、日本、德国制造业产值的总和。 有鉴于此,对有形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关注是其在全球发展中国家中影响力不断增长的基础。 如果不对水利工程、发电厂和先进的交通系统(包括快速列车和现代化道路等互联互通)进行投资,在全球范围内消除贫困几乎没有希望。 实现这一目标的技术从来都不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障碍,至少自二战结束以来不是。 问题是没有积极的意愿去做这件事。 中国抓住了这一主动权,而西方国家及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机构却拒绝接受。
基础设施投资必然涉及非常大的长期投资,这取决于民族国家的方向、指导和融资。 私营部门可以补充和参与如此伟大的国家发展,但它永远无法独立维持这种投资。 像贝莱德这样基于短期大规模货币利润的私人投资现在不是、也从来不是通向更好、更广泛基础设施投资的道路。
这就是中国和“一带一路”倡议与几乎所有西方机构及其所谓“重建得更好”等方案的区别。 这就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现在转向中国的原因,中国是全人类的“希望灯塔”,或者正如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所说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曾经属于美国的这个头衔现在不再属于美国了。 如果美国及其欧洲盟友能够重新启动经济合作精神和真正的基础设施发展,那么政策就会从军国主义和经济投机中发生巨大转变。 这种观念的转变甚至意味着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 在瑞典,这意味着参与“一带一路”倡议,而不是做出加入北约的完全无望和悲惨的决定。
文化和道德因素
所有这些都不是为了取代“一带一路”,而是为了进一步完善“一带一路”的基础。 这些倡议使“一带一路”成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全球发展项目,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范围上都远远超过了马歇尔计划。 然而,美国、英国以及大部分西欧国家并没有受到这一历史性成就的鼓舞,反而受到了威胁。 他们拒绝容忍西方主流媒体关于“一带一路”如何在全球范围内扩大和增加正在进行的基础设施项目的信息和准确报道。 他们更喜欢用关于新疆、西藏、香港和台湾的“债务陷阱”和侵犯“人权”的虚假叙述来描绘“妖魔化”中国的画面。 这些都是对中国和亚洲不可避免的崛起做出积极回应的一部分,甚至是对非洲和南美洲如何转向中国和“一带一路”作为通向没有新殖民主义和单极世界主导的未来的道路。受旧的剥削结构的影响。 这些策略正在失败。 新的方向是建立一个不再依赖于以美元计价的世界货币兑换的新的金融和货币体系。 这将使拒绝遵循西方权力结构指令的国家免受针对其人民及其决定自己政治和经济政策的主权权利的制裁。 这是一个新的方向,将使真正的民主自由摆脱单极世界秩序的暴政。
更深层次的文化和哲学问题
作为今年6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的全球人权治理论坛的特邀演讲者,我有机会指出了对中国五千年伟大文明根深蒂固的恐惧和几乎完全无知的问题。 ,当今西方的主要决策者之一。 在接下来的几周里,这个问题丝毫没有减轻。 如果说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情况变得更糟了。 这是西方拒绝与“一带一路”合作的主要原因。
根据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的精神,有明确的意图在世界不同文化之间架起桥梁。 这将增进不同人民和国家之间的理解和尊重。 这些是对话、良好沟通和最终友谊的必要条件。 因此,这是经济和政治合作的最终途径。
那么,如何解释西方未能克服对中国的这种深深的恐惧和无知呢? 目前,西方决策者受到霍布斯世界观的主导,这种世界观认为人性本质上是邪恶的、自私的、受自身利益控制的。 因此,解决国家之间的分歧不是通过理解来解决,而是通过使用暴力和欺骗来解决。 霍布斯认为,由于人类本质上是邪恶的,因此不同想法的人之间没有信任的基础。 将中国妖魔化为对西方利益的威胁,以及军事情报智库通过西方主流媒体故意散布的谎言,旨在强化美国、英国和欧盟西欧成员国民众的这种想法。 这种心态正在增加北约军国主义的危险。 乌克兰战争将由武力而非谈判决定。 此外,通过部署AUKUS(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太平洋地区军国主义的威胁日益增加,这是北约以某种形式将其扩展到太平洋战区,从而遏制中国的进一步努力。
然而,中华文明的文化却建立在完全不同的哲学前提之上。 儒家思想的本质特征是强调人性的本善。 社会问题是通过对家庭结构的基本尊重来解决的。 这创造了每个人对其他人和主权者的道德责任,这是一个从本质上促进邻居和社会共同利益的框架。 此外,中国人的人文精神的道德善良无形中写在了他们的心里。 它存在于人们的灵魂之中。 正是它使中华文明世代绵延不绝。 “一带一路”倡议正是在这样的历史和思维下应运而生。 这就是习近平主席所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西方哲学思想中积极传统的重新出现,即以利玛窦精神为基础的传统,是重建东西方之间交流和友谊的活泼精神的途径。 让·保罗·韦斯特在《利玛窦:来自中国的书信》一书中写道,为了纪念第三个千年的开始,中国政府建造了一座日晷形状的纪念碑。 里面创作了一幅长壁画,颂扬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中为文明进步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 在这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重要人物中,只有两位西方人:马可波罗(1254-1324)和利玛窦(1552-1610),他们是让西方了解中国的人。 这些西方哲学思想家深知人性的本善。 他们还研究并在中国文化中看到了一种有利于欧洲的社会结构,有助于结束欧洲土地上如此多的残酷和野蛮的战争。 今年是庆祝“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我们应该本着这种精神,共同推动“全球文明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