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董少鹏,《证券日报》常务副总编辑。 文章反映作者观点,不一定代表CGTN观点。
中共中央政治局周四召开会议,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 政治局要求“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情”,重申“要防住疫情,稳住经济,稳住发展”。 这既明确了应对当前挑战、赢得发展机遇的思路,也为长远发展预留了战略和政策空间,体现了务实、可持续、创新的政策基调。
一是进一步阐释了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9日会议提出,“应有效协调COVID-19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会议还提出“防疫、稳经济、稳发展”,以系统思维统筹工作。 会议重申了上述要求,强调要全面、系统、长远地看待问题。
当前,要坚持高效统筹,既要做好防疫工作,又要确保经济社会发展关键职能有效运行。 特别是要确保产业链供应链整体安全稳定和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保持就业总体稳定。 只有守住经济社会有序运行的“底线”,才能有效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发展质量,全面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
二是明确了稳经济增长的重点和主要任务。 会议要求,财政货币政策要有效弥补社会需求不足。 因此,要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适度加快重大建设项目进度,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形成更多的体力工作量。 货币政策要确保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对科技研发、制造业、物流运输、餐饮旅游等领域的信贷支持。 运用多元化的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和企业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提高普惠金融的针对性和前瞻性,满足中小微企业的燃眉之急。 政策性金融机构要在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民生工程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中国有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的市场和制度基础。 要进一步加强内外协调,打通企业研发、生产、流通、支付结算等环节的堵点。 还要推进流程优化,利用数字化和信息化技术,确保畅通,提高效率。 我们应完善措施,将大流行预防与稳定供应链和产业链有效结合起来,在确保 COVID-19 防控的同时,改善资金流、物流和人员流动的活跃性。 要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和平台企业优势,改善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营商环境,促进中西部地区消费和投资需求有效增长。
做好下半年工作,经济大省要勇敢带头,有条件的省份要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 充分发挥国有企业主力军作用,继续实施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计划。 支持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平等竞争、共同发展,为大中小企业的融资和发展构建良好的产业生态系统。 推动平台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平台经济具有服务链条宽、涉及产业层次多、资金流和信息流密集、创新需求旺盛等特点。 但它也存在资本无序扩张的问题。 因此,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完成平台经济专项整治,落实常态化监管,启动一批“绿灯”投资案例,让平台经济展现公平、包容、安全、作风有序,与各市场主体融合发展。
改革开放是永恒的主题。 要统筹内外,积极促进出口,扩大进口。 我们将进一步改善国内营商环境,吸引国际资本来华投资兴业,吸引先进技术所有者在中国拓展市场、共享利益。 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促进国内国际大循环高水平互动。
三是进一步明确维护发展安全底线的关键问题。 会议要求全面守住安全底线,强调粮食安全和能源资源供应安全。 目前,我国粮食生产和储备总体上是充足的。 国内资源能源开发、生产和储备能力也明显增强。 同时,我国能源资源进口渠道多元化、总体稳定,国内新能源产业取得长足发展。 进一步加大能源供给和消费新体系规划建设力度,增强能源安全保障能力。 在房地产和金融两个领域,还需要进一步增强整体安全意识。 稳定房地产市场,支持满足刚需升级的住房需求,压实地方政府保房交付、稳定民生责任。 妥善化解部分地方村镇银行风险,严厉打击金融犯罪。
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2.5%,是各级共同努力的结果,来之不易。 6月3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国制造业PMI为50.2,非制造业指数为54.7。 两者都从五月开始上涨。 要按照党中央部署,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要积极进取、攻坚克难,进一步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