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新闻

香港融入国家经济发展

香港维多利亚港。 /CFP

香港维多利亚港。 /CFP

编者注: 谭岳恒现任交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CGTN观点。

回归祖国26年来,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香港成功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全球金融危机等各种挑战。 综合经济实力持续稳步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和贸易中心地位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据香港政府统计处统计,回归以来,香港本地生产总值(GDP)增长逾一倍,由1997年的1.37万亿港元增至2022年的2.87万亿港元,年均增长率约2.8% %,高于同期其他发达经济体的平均水平。 人均GDP从1997年的27,300美元增加到2022年的49,500美元,增长70%。 香港经济总量在全球经济中的比重也呈现不断增长的发展趋势。

在此过程中,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影响力不断提升。 香港金融业年增长率约6%,占GDP的比重从1997年的10.3%增至2021年的23.3%。香港是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第二大外汇市场亚洲、全球第四大外汇市场、亚洲最大的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和最活跃的衍生品市场之一。 香港证券交易所已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交易所集团之一,并连续多年拥有全球最大的首次公开募股(IPO)规模。 受益于与内地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机制和完善的人民币金融基础设施,香港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资金池、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外汇交易市场、全球最大的点心债券市场。 据香港金融管理局统计,截至2022年底,香港已有170家认可银行机构,总资产高达27万亿港元,30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在香港设立业务。

香港还有效发挥了内地与国际市场的“超级联系人”作用。 目前,中国内地是香港最大的出口市场和进口来​​源地,也是香港最大的贸易伙伴,占香港商品贸易进出口的一半以上。 香港长期以来是中国内地最大的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地和境外融资平台,也是中国内地最大的境外投资目的地。 与此同时,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财富通等相继推出,与内地探索出了一条逐步开放的独特路径。

进入新时代,国家与时俱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一国两制”不断优化完善。 特别是“十四五”规划和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香港的定位,为香港经济多元化、多极化转型、巩固和提高香港国际竞争力提供了广阔的腹地和独特的历史机遇。国际金融中心。 香港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巩固传统金融竞争优势、打造多元化新兴增长极方面迎来多重发展机遇。 建议香港在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

一是不断打磨和巩固​​传统竞争优势:在国家“双循环”战略大局下,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快,内地经济开放不断深化。 以产业链合作为基础,促进区域贸易投资往来更加密切。 人民币在跨境经济交往中的应用范围也逐步扩大。 在共同富裕的背景下,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持续增长,将持续产生大量融资、投资、保险、资产管理等核心金融需求。 香港要加快发展“一带一路”投融资市场、亚太地区财富管理市场,持续拓展离岸人民币市场,全力打造世界级金融中心。 重点方向包括进一步打通与内地资本市场的联系,挖掘内地及中概股的上市资源,大力发展亚洲债券市场; 进一步拓展内地及亚太地区的资产管理市场; 进一步推动中资金融机构在香港发展亚太区域管理中心,提供项目贷款、银团贷款、创投基金等服务,发展“一带一路”投融资平台。 对深化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建设进行战略思考和部署,重点关注互联互通领域人民币定价机制的引入、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的创新发展、衍生品需求和交易的增长产品市场。

二是不断打造多元化新兴增长极:国家和地区绿色经济、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是香港打造金融中心新兴竞争优势的机遇。 香港要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科创金融、金融科技、普惠金融等新兴金融服务,建设世界一流的绿色金融中心和科创金融中心。 重点方向包括推动全球绿色金融标准建立和推广、绿色投融资、探索发展泛区域碳排放交易市场等。 同时,在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框架下,需要探索香港发展科创产业、宜居空间和高等教育平台,并提供持续的技术和人才支持共同推动香港和内地的创新发展。 在此过程中,完善和提升香港经济结构,加强香港社会融入国家发展。

同时,香港的长治久安必须坚持“一国两制”,不断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空间和能力,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平等性、可持续性,增强融入国家大局、支撑国家发展的能力。 这就要求香港政府更加关注民生福祉,出台更多措施,突破这些困难和民生深层次矛盾,让包括代表社会活力和希望的年轻人在内的全体市民,才能获得更大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本网站使用 cookie 来改善您的体验。 我们假设您对此表示满意,但如果您愿意,您可以选择退出。 接受 阅读更多

隐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