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论坛揭示了中国是一个创新强国,展示了中国科学家和实践者取得的进步。 /CFP
中关村论坛揭示了中国是一个创新强国,展示了中国科学家和实践者取得的进步。 /CFP
编者按: 盖可可是北京理工大学网络空间与科学技术学院教授,于静是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员。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CGTN观点。
2023中关村论坛将于5月25日至30日在北京举行,主题为“开放合作,共享未来”。 来自80多个国家的650多家IT企业参加了此次盛会。
今年的论坛重点展示前沿技术,从人工智能(AI)和区块链到量子科学和新一代半导体。 中关村论坛揭示了中国是一个创新强国,展示了中国科学家和实践者取得的进步。
2018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十九次中国科学院院士会议和第十四次中国工程院院士会议开幕式上提出要建设科技强国。 为实现这一目标,确定了五个领域——科技创新、自主科技发展、科技体制改革、参与全球科技治理和人才发展战略。 习主席的讲话开启了中国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
2019 年 6 月国务院发布的一份文件对中国科学家精神进行了明确定义,将习主席对科学家的倡导提炼为几个要点——爱国、创新、勇敢、求实、敬业、专注、协作、促进年轻的接班人。
许多中国科学家将他们的精力和智慧奉献给了我们民族所需要的科学技术研究。 当我们想到创新时,以需求为导向的方法始终是首要目标。 在寻求解决关键技术障碍时,团队合作至关重要,这需要科学家团队致力于长期目标。 因此,许多突破是多代人工作的结果。
在中关村论坛上,我们也能找到一些中国科学家精神的蛛丝马迹。 例如,人工智能为与会者提供了虚拟宇宙的直接沉浸式体验。 通过人机交互,以人工智能为中心的解决方案指向一个光明的数字市场。 中国学者对国际合作持开放态度,乐于与全球同行分享知识和观点。 由于在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的进展,还存在交流思想和先进数字产品以构建数字生态系统的空间。 许多人工智能应用已经展现出领先的功能或性能,这些成就是广泛研究和开发的结果。 基于扎扎实实的工作,中国的IT科学家们有了更大的志向去突破自己的研究边界,探索前沿技术的新领域。
另一个例子是区块链应用。 许多中国科学家正在开发有别于其他国家主流方向(公共区块链)的联盟链技术。 这种坚持源于我们国家对自主研发的区块链基础设施在各种应用场景中的需求。
诸如此类的故事或经历,必将激励更多的学者成为新兴技术领域的开拓者。
总之,几十年来,中国科学家精神对我们民族至关重要。 热情和奉献是中国科学家为今天的中关村论坛做出的众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