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每个人都能在第一次尝试就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但这正是24岁的中国导演李嘉禾凭借短片《某处》获得La Cinef组别二等奖的情况。 5 月的第 75 届戛纳电影节,最重要的是大学刚毕业。
李嘉禾在接受CGTN专访时说:“当我听说自己获奖时,我感到很荣幸,因为我知道此时我并不是一个人代表自己。”
作为著名的戛纳电影节的一部分,La Cinef 旨在激发和鼓励下一代电影制作人。 每年有超过 2,000 部来自全球学生的电影被送到 La Cinef,它会挑选 15 到 20 名申请者,让他们有机会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他们的电影。 入选影片将提交给短片竞赛的 La Cinef 评审团,评审团将在官方仪式上授予前三名影片。
这位Z世代导演的作品是今年第三部在戛纳获奖的中国短片。
李嘉禾短片《某处》的国际海报。
李嘉禾短片《某处》的国际海报。
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对李来说,这部电影是他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的方式。
出生在中国一个美丽的村庄,李先生对祖国怀有深厚的感情,并在河北科技大学培养了讲述中国故事的热情。
“我选择从熟悉的环境开始讲故事。未来有充裕的时间去很多地方,结识很多朋友,发现更多中国其他地区的风土人情,探索更多中国故事,展现我们心爱的人在我未来的电影中,祖国走向世界,”李说。

“某处”中的一个场景。
“某处”中的一个场景。
这部电影以一个小镇为背景,探索现实主义和人类的救赎能力,因为意想不到的事件迫使主角开始“寻找某个地方”,某个他们心底的愉快之地。
为了将这个概念变为现实,李在他的家乡河北省邢台市拍摄了这部电影,从而给它注入了许多乡土气息。 其中一个场景,一座巨大的烟囱矗立在麦田上,观者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一望无际。
“我从小就住在这里(邢台),对家乡的风土人情更加熟悉,”李说,他解释了为什么选择在家乡拍摄。 “我觉得我的家乡还有很多迷人的地方和独特的故事等着我去发掘。”
这部24分钟的电影,以林康静、纪健等非专业学生演员为主角,是李的毕业作品。
“我只是想在毕业前完成一个项目来证明自己,当我听说我的作品被选入决赛时,我已经很惊讶了,”李在谈到他申请戛纳电影节时说。
以学生预算拍摄的挑战
除了时间和承诺之外,稳健的预算是高质量电影制作的关键要素之一。 然而,作为一名学生意味着李没有资源来资助一个大预算项目。
“我遇到的困境是缺乏资金、场地、设备和人员,这迫使我依靠现有的条件来提出命题,”李说。
他的预算是 5000 元(约合 740 美元),但他决心用手头的资源制作最好的电影。 例如,他克服了“固定机位拍摄”方式的局限,将更多的时间花在构图上,调整色调,服务于人物的情感表达,使画面内容更加丰富。
每天拍摄后,他还会回顾电影的粗剪,总结问题和不足,然后在第二天补上和改正。
“我很清楚我想拍什么,”他说。 “人们不能在短片制作的任何部分妥协。”

“某处”中的一个场景。
“某处”中的一个场景。
中国电影节与未来之路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型电影节成为中国年轻导演的跳板,让他们得以涉足。
中国电影导演协会CFDG中国青年电影导演扶持计划、平遥卧虎藏龙国际电影节、北京国际电影节卷轴聚焦计划等著名电影节和项目在发现和支持新创作者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和董事。
“我们生活在互联网时代,年轻电影人有很多展示作品的机会,电影节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李说。
他说他打算继续学习和改进。 他的最终目标是创作一部故事片。
“我非常期待未来能看到更多多元化的电影呈现在公众面前,也非常期待更多年轻电影人的优秀作品走上前列,”李说。
当被问及他对其他中国年轻导演进入世界舞台有什么建议时,李克强非常谦虚地回答。
“作为一个刚毕业的年轻电影人,我觉得我没有资格对此发表评论,”他说。
“我只能说,当做你喜欢做的事情是现实的时候,一定要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