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末,华盛顿与北京围绕科技供应链控制权的激烈争夺蔓延到了荷兰。在美国官员施压下,荷兰政府接管了中资控股的芯片制造商安世半导体。
安世半导体总部位于荷兰,但其母公司是中国闻泰科技。该公司运营着芯片制造领域典型的复杂全球供应链,主要设计用于汽车和电子产品的非最尖端制程的芯片,在欧洲、美国和亚洲有数以千计的员工。其工厂在英国和德国的工厂压制薄硅片,在中国、菲律宾和马来西亚进行芯片封装测试。
9月30日,荷兰政府宣布,该公司决策权将移交经济事务大臣文森特·卡雷曼斯。就在几小时前,美国扩大了贸易黑名单的范围——由于安世半导体的母公司闻泰科技在黑名单之列,这一调整意味着安世半导体的运营将面临严格管控。
荷兰政府在周日发布的声明中解释了此次行动的原因,称此举是为了防止紧急情况下安世半导体的产品出现断供。但阿姆斯特丹一家法院周二公布的文件显示,早在数月前,美国官员就已就该公司的所有权问题向荷兰政府施压。

商务部去年12月对闻泰科技实施了贸易限制。今年6月,美国官员告知荷兰外交部,除非安世半导体更换其中国籍首席执行官张学政,否则该公司可能会面临同等的制裁。
法院文件显示,美国官员当时表示:“该公司首席执行官仍由中方所有者担任,这一事实存在问题。”
安世半导体只是卷入全球芯片产业控制权争夺战中的众多企业之一,当前,美国和中国都宣称拥有对半导体及矿物供应链的广泛管辖权,这些物资是从汽车到人工智能系统等各类产品的关键投入品。
研究机构荣鼎集团董事雷瓦·古琼表示,随着美中不断强化对供应链的影响力,其他国家将以国家安全为由,寻求解除中资对关键技术资产的所有权。而安世半导体显然首当其冲。
中国政府已投入数十亿美元推动本土产业发展,同时中国企业也加速收购境外芯片与技术企业——其中不乏具有国资背景的投资者,例如曾将安世半导体出售给闻泰科技的机构。
尽管中国芯片制造商仍无法生产支撑先进人工智能系统的尖端芯片,但在非尖端制程芯片的生产领域,它们占据的市场份额正不断扩大。美国和欧洲的部分官员日益担忧中国可能会主导这类芯片的市场。尽管这些芯片技术含量较低,但它们广泛应用于汽车、各类机械设备及家用电器。

古琼指出,如今多国政府都希望重新掌控这类供应链。
“各国政府对此深感懊悔,”古琼表示,“它们都对当前中资控股关键技术资产的局面感到不安,希望能重新收归己有。”
在荷兰政府接管安世半导体数天后,该公司周二发布声明称,中国商务部发布通知,限制安世半导体在华子公司部分产品的出口。
声明还提到,安世半导体正积极寻求获得中方出口管制豁免,“并已调动所有可用资源推进此事”。
中国商务部尚未就对安世半导体的限制措施公开发表评论。该部发言人何咏前在周四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美国扩大管控范围的做法“严重破坏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
何咏前指出,荷兰政府接管安世半导体的行为,“是美‘穿透规则’损害中国企业正当权益的明显例证”。
分享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