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特朗普总统在首个任期内与中国发动贸易战时,李曦萌(Simon Lichtenberg)决定撑过去。这位商人自上世纪90年代起就在中国开设皮沙发制造厂,他当时认为双方最终会解决争端。
他现在不再这么认为了。他今年投入约2000万美元,将面向美国市场的工厂迁往越南。如今,即便特朗普与中国达成贸易战休战协议,也未能改变他的判断——两国间根深蒂固的敌意已经改变了其生意的经济逻辑。
几十年来,中国凭借规模效应和充足的劳动力,成为全球制造业的巨头,稳居全球经济核心地位。但特朗普正在摧毁允许制造商寻求最高效供应链的既有体系。与此同时,中国也在全力减少对美国经济的依赖。
特朗普最新达成的削减对华新关税的协议并未扭转这些趋势,反而凸显了中美关系的脆弱多变。
因此,像李曦萌这样的企业家正选择将面向美国市场的业务从中国撤离。他们担心自己卷入一个更加不可预测的双边关系。曾几何时,在中国境外设厂只是备用方案,而现在,这正变成一种经济上的必然选择。
“没人再相信中美之间的关系会稳定,”李曦萌说。“就像俗话说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他说,他的公司——生产丹麦风格组合沙发与躺椅的特雷通集团今年因特朗普突然大幅加征关税,已经损失了数百万美元。
对于许多早已将生产线迁至中国的行业而言,把工厂迁回美国已无可能。本土成本过高且劳动力短缺,撤离中国的企业已转向越南等周边国家——那些地方劳动力便宜,机械设备与原材料运输便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