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五年来首次访欧,他似乎有意抓住机会去松动欧洲大陆与美国的密切关系,构建一个不由美国主导的世界。
这位中国领导人此次选择访问法国、塞尔维亚和匈牙利这三个国家,它们或多或少对美国建立的战后世界秩序持怀疑态度,将中国视为必要的平衡力量,并渴望加强与中国的经济联系。
中国与欧洲大部分地区关系紧张,这是因为尽管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了战争,但中国仍“无止境”地接受俄罗斯,再加上中国政府的国内监控,以及德国最近逮捕的四人似乎与中国的间谍活动有关。在这个时候,习近平于周日抵达法国。他想展示中国在欧洲大陆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寻求与欧洲国家务实的和解。
对欧洲来说,习近平的访问将考验欧洲在中美之间寻找微妙平衡的战略,而毫无疑问的是,美国将把此次访问视为习近平分裂西方盟友的明显努力。

习近平此行的第二站是塞尔维亚,他抵达那里的时间恰好是北约在科索沃战争期间轰炸中国驻贝尔格莱德大使馆的25周年纪念日。事情发生在1999年5月7日,轰炸导致三名中国记者死亡,并引发了中国人在美国驻华大使馆周围举行愤怒的抗议活动,白宫曾为那次错误打击道歉。
“对习近平来说,此时去贝尔格莱德是以一种非常经济的方式质疑美国是否真把国际法当真,”位于柏林的欧洲外交关系委员会亚洲项目主任扬卡·厄特尔说。“同时提出北约过度扩张对其他国家来说是个问题的观点。”
中国政府每年都会纪念贝尔格莱德使馆被爆事件,将其作为谴责西方虚伪和霸凌的机会。
“美国总是将自己视为世界的领导者或霸主,这是美国视中国为挑战其霸主地位的竞争者或对手的原因,”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贸易学院院长屠新泉在北京说。“欧盟没有霸主心态。”
由27个成员国组成的欧盟已在其官方政策文件中将中国定位为“合作伙伴、经济竞争者,以及制度性对手”。如果说这个定位听起来拗口,而且可能有矛盾的话,那是因为欧洲各国在如何平衡与中国的经济机会与自身的国家安全风险、网络安全风险,以及中国对欧洲的各行业构成的经济风险之间左右为难。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曾在今年3月对记者说,欧洲的对华政策行不通。“就好比汽车开到十字路口,红灯、黄灯、绿灯三种信号灯同时亮起,”他说。“这车还怎么开?”

现在,习近平想让信号灯逐渐变绿。
为了这个目的,习近平此行的第一站、也是最重要的一站是法国。法国总统马克龙已经常提戴高乐主义观点,那就是欧洲“决不能成为美国的附庸”,他上个月在索邦大学发表讲话时就曾这样说。这名法国领导人坚称,欧盟的生存取决于“战略自主”以及发展出成为“欧洲力量”的军事适应能力。虽然马克龙拒绝在中美国之间保持“等距离”的观念(法国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盟友之一),但他想保留选择余地。
这一切对习近平来说都是好消息。
“马克龙正试图在当前的全球混乱中开辟第三条道路,”法国著名的对华关系专家陆克(Philippe Le Corre)说。“他正试图在两个主要超级大国之间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
就在一年多前,马克龙访华期间受到了盛情款待,中法在那次访问结束时宣布建立“全球战略伙伴关系”。这名法国领导人重复了中国有关“多边”世界、反对“阵营对抗”和“冷战思维”的说法。
现在,在习近平访法之际,中国称赞法国是个强国,希望中法关系“始终走在中国同西方国家关系前列”,这是中国驻法国大使卢沙野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说法。
马克龙最近警告说,“我们的欧洲不能永生”,欧洲只有变为“主权体”才能得到拯救。他将于周一在巴黎为习近平来访举行国宴,然后带后者去比利牛斯山脉一个他小时候最喜爱去的地方,为访问增添一些个人色彩。
分享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