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柯克不必上大学——他甚至不认为大学值得一读——就能在全美大学校园里吸引狂热的追随者。大学校园虽被广泛视为自由主义堡垒,却是柯克的主要战场,他带着保守主义的信息而来。
他发现,年轻人正置身于政治与文化力量的漩涡中,这有时会在大学校园引发激烈动荡。他对美国最棘手问题给出的答案清晰直白,虽然这些答案偶尔也尖锐刻薄,但往往直击要害,尤其能打动那些在社交孤立、生活日益线上化的时代步入成年的年轻男性。
“说出自己的信念是件挺可怕的事,尤其是在这种取消文化的背景下,”22岁的波特·拉费伯说。他是犹他谷大学的理科生,周三参加了柯克遇刺的那场活动。“查理·柯克好像完全不受这一套的影响。他在某种程度上给了那些可能有点胆怯的人一个发声的机会。”
“他让我有勇气坚持自己的信念,”拉费伯还说。

拉费伯说,跨性别权利是个尤其棘手的话题。作为基督徒,他总觉得自己没法坦诚表达对这个问题的真实想法。
柯克走进大学时,总是随时准备好进行言辞交锋,愿意探讨最棘手的话题——从堕胎权到种族问题。他抨击跨性别权利,宣扬传统家庭价值观(比如主张男人和女人应优先考虑婚姻和生育),还称《民权法案》是个错误。有些学生觉得他的观点深刻且鼓舞人心,另一些则感到震惊。
他的校园之行常会引发持不同意见学生的激烈抗议,比如反对他对跨性别权利的批评,以及他支持所谓的“大取代理论”——该理论称非白人移民将取代美国白人。
今年2月,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抗议者聚集在路障后,当柯克在临时帐篷下与学生辩论时,他们高喊“你散播仇恨,你散播谎言”。4月,他在普渡大学公开露面时,抗议者举着硬纸板标语,挥舞LGBTQ骄傲旗。而柯克的支持者似乎很享受这种对抗,还在抗议者面前自拍合影。
柯克察觉到了许多学生表示难以应对的困境。
“他揭露了进步文化的僵化,”埃里克·鲍尔斯鲍夫说。他是倾向左翼的政治组织者,在包括游戏领域的网络空间与年轻人打交道。“这让很多年轻男性感受到力量,觉得自己比那些推行这些文化规范的人更优秀。这既危险又颠覆。”

这恰好契合了许多年轻男性的感受:左翼文化变得压抑、无趣,并且,说白了就是在针对他们。
“他深谙年轻男性被边缘化的痛点,堪称行家,”鲍尔斯鲍夫说。
柯克18岁时创立了“美国转折点”,将这个不起眼的小团体打造成了一个宣传巨头,其活动包括播客、巡回演讲和经常包含辩论的校园活动。他是演说高手,深谙网络传播的门道,还不知疲倦地与全国各地的学生互动。
拉费伯在高中通过收听另一位右翼播客主持人本·夏皮罗的节目知道了柯克。这些年里,他渐渐喜欢上了柯克的大胆——那种直言自己想法的魄力。
拉费伯说,和左倾的年轻人待在一起时,他往往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因为他觉得,哪怕一点小错都可能导致自己被“取消”。比如,他在大通银行当出纳时,几位同事会聊政治,但是从来不问他的观点。他推测,他们觉得他肯定和他们想法一致。但他其实不认同,于是他就保持沉默。
周三,拉费伯很兴奋地去参加了柯克的活动。他站在约3000人的人群中,目睹了柯克被枪击的瞬间。随后他趴在地上,最后逃了出来。那天剩下的时间里,他一直处于震惊状态。
分享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