驶抵会议大厅的电动车是中国的,但走下车的领导人却不是中国人。
这辆环保座驾承载的是巴西总统卢拉——今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主办国元首。这场汇聚了数十位世界领导人的会议在亚马孙城市贝伦召开。
这款流线型黑色SUV由中国车企比亚迪制造,属于为周四峰会开幕式准备的电动及混合动力车队。各国代表团乘坐这些车辆前往会场,就削减温室气体排放、减缓气候变化的方案展开谈判。
“我们需要拥抱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一种更公正、更具韧性且低碳的发展模式,”卢拉在周四的开幕致辞中表示。
巴西选择中国电动车作为卢拉及其他世界领导人的官方用车,向许多人传递了明确信号:这个拉丁美洲最大的国家在寻求道路交通与经济转型之际,将目光投向中国。
这一举措既凸显了中国气候技术在巴西取得的显著进展,也凸显了美国在今年这场名为COP30气候大会的缺席——特朗普总统并未出席。
“即便没有美国的政治与技术引领,世界仍在前行,”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高级顾问斯科特·肯尼迪表示。“通过这些汽车,巴西在传递一个信息:它还有其他选择。”
电动车被广泛视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力量,因为它们能减少全球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且不会排放二氧化碳——这种主要温室气体正导致地球大气升温。
当欧美车企仍在艰难转型电动车生产时,中国已凭借技术先进、价格低于特斯拉等竞争对手的电动车占据优势。这使得中国汽车在购买力较弱的发展中国家尤其具有吸引力。
中国还掌控着电动车高性能电池所需关键矿产的供应链。这些被视为未来科技命脉的战略矿产在巴西及拉丁美洲其他地区储量丰富,正引发中美两国的激烈争夺。
中国电动车已迅速抢占亚洲和欧洲市场份额,目前约占全球市场的三分之二。在全球第六大汽车市场巴西,售出的电动车中超过80%是中国品牌。
中国车企也明确表示,它们对拉丁美洲有着更大的规划。
上个月,比亚迪在巴西东北部巴伊亚州启用了其在亚洲以外最大的工厂——该厂曾由福特运营。同样在今年,另一家中国企业长城汽车接管了一座曾隶属于德国车企梅赛德斯-奔驰的大型工厂。这些工厂生产的电动车计划销往巴西及拉丁美洲其他地区。
在贝伦等巴西城市,电动汽车的普及已带来显著变化。这座拥有130万人口的港口城市位于亚马孙河口附近,常年饱受交通拥堵困扰。
峰会召开前的一个工作日,贝伦的街道依旧拥堵,但尾气烟雾较以往稀薄了许多。道路上随处可见电动车,在正午的车流中安静行驶。政要们乘坐由长城皮卡组成的车队穿梭往来,车窗因空调制冷凝结着雾气。电动巴士在城里穿梭,运送乘客。
“这项技术正在改变整个世界,”肯尼迪表示,“而中国已迅速切入这一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