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似虹(Tess Johnston)曾任美国外交官,在越战期间派驻南越并记录了她作为女性在那里的经历,此后长居上海,为保护这座城市逐渐消失的租界建筑奔走呼吁。她于9月14日在华盛顿去世,享年93岁。
她在一家辅助生活机构中离世,死因是新冠并发症。这一消息由“上海旧踪”(Historic Shanghai)组织的创始人之一蒂娜·卡纳加拉特南宣布。江似虹与卡纳加拉特南及其丈夫帕特里克·克兰利于1998年创办了该组织,旨在帮助保护上海在中国共产党革命之前的建筑和文化。近年来,这座城市的大部分景观都被闪亮的高楼大厦所取代。
“上海旧踪”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江似虹通过她的书籍和讲座呼吁人们关注保护“这座历史名城,以免其面目全非”的重要性。声明还说:“她慷慨地与一代作家、学者和老上海人分享了她的知识。”
并非历史保护科班出身的江似虹专注于上海兼收并蓄的租界建筑——包括其20世纪初的西班牙式别墅、洋葱头圆顶的俄罗斯东正教堂和装饰艺术风格的建筑。这些建筑是由侨居者在1842年至1949年(即从中国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将市中心割让给英国,直到“二战”结束和共产党接管)期间建造的。
这些建筑主要集中在法租界,也散布在美国、俄罗斯和日本人在该市的聚居区。江似虹记录了几乎每条街道上的建筑。她与上海摄影师尔冬强合作,于1993年出版了《最后一瞥——上海西洋建筑》(A Last Look: Western Architecture in Old Shanghai),这是她关于建筑历史和徒步旅行的二十多本书中的第一本。
她还录制口述历史,并收集了大量具有时代印记的小物件——包括蟋蟀笼、电话簿和带有秘密抽屉的桌子。她后来将全部的档案资料捐赠给了斯坦福大学的胡佛研究所。
江似虹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但从未失去她的美国南方口音——她出生于北卡罗来纳州。她从1981年开始在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任职,直至1996年退休。她渐渐爱上了这座城市,决定留在那里。到2016年返回华盛顿时,已经很少有——可能完全没有——外国人居住在上海的时间比她长。
分享
© 2025 Times of China.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