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4月4日将成立届满75周年之际,“魏玛三角”外长(德国、法国、波兰)3日在政客新闻网欧洲版联名刊文称,“未来岁月的自由与安全需要一个现代化和强有力的跨大西洋联盟。作为欧洲人,我们愿意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发表时间: 更改时间:

13 分钟

三国外长的文章写道:“75年前,北约创始条约在华盛顿签署,以确保我们领土的安全、我们人民的安全和维护我们的共同价值观:个人自由、人权、民主和法治。自此,北约成为历史上最成功的防务联盟,保障了欧洲和北美32个成员国的自由”。

文章称:“但当今,这些价值观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两年多来,俄罗斯不仅对乌克兰发动了一场毫无道理的非法侵略战争,而且俄罗斯总统普京还一次又一次地表明,他背弃了数十年来的合作方针,他的帝国野心远远超出了乌克兰——他所攻击的是欧洲和平秩序本身。因此,在庆祝北约成立周年的同时,我们绝不能自满。相反,我们必须正视这样一个事实,即这一时刻可能决定我们的后代将生活在怎样的未来”。

文章称:“过去两年来,欧洲和北美团结一致,坚定不移地反对俄罗斯的侵略。我们共同支持乌克兰的自卫,提供了超过2000亿欧元的援助,其中欧盟及其成员国提供的援助约占迄今为止批准的对基辅援助总额的三分之二。我们的支持将继续,无论需要多长时间,并根据需要加大力度。我们正在支持乌克兰捍卫我们的自由和安全,但我们也在投资于我们自己在欧洲的力量。我们不应犯任何错误:今天,乌克兰正在遭受攻击,明天,它可能会成为欧洲的其他地方。在可预见的未来,俄罗斯不会停止其侵略和帝国主义政治”。

文章称:“因此,在北约成立75周年之际,我们重申北约的创始原则:攻击我们中的一个国家,即被视为攻击所有国家。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我们将共同捍卫北约的每一寸领土,团结一致抵御俄罗斯未来的任何侵略”。

文章指出:“多年来,普京一直在散布谎言和虚假说法,为他的战争辩护。其中一个说法是北约对俄罗斯构成威胁。但事实恰恰相反:今天,多国再次加入北约是因为它们感到受到俄罗斯的威胁。芬兰和瑞典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着骄傲的中立传统。然而,在普京入侵一个和平的邻国之后,它们行使了自由选择联盟的主权权利,现在已经加强了我们的队伍”。

文章称:“为了欧洲的和平,必须阻止俄罗斯帝国主义。我们不能允许任何‘灰色地带’的存在,因为普京将其视为破坏领土完整和主权、在地图上划出虚线并最终使用军事力量的邀请。普京对乌克兰的全面入侵也证明,对俄罗斯采取让步政策,希望以此重新为欧洲大陆带来和平或稳定的想法是幼稚的”。

文章称:“正因如此,欧洲盟国应承担起北约应尽的集体责任,并随时准备为欧洲防务承担更多责任。持久的跨大西洋纽带仍然是我们安全的基石,我们欧洲人必须解决一些最紧迫的不足之处,这些不足之处在过去数月和数年中已变得非常明显:能力差距、我们部队的战备状态、生产能力、后勤、标准化和互操作性”。

文章称:“长期以来,美国比我们联盟的其他国家承担了更多的负担。但集体防御是我们的集体努力。在这方面,我们重申一个更强大、更有能力的欧洲防务的重要性——它将为全球和跨大西洋安全作出积极贡献,并与北约互为补充和互相操作”。

文章表示:“为了对我们的共同安全承担更大的责任,我们欧洲盟国应采取以下步骤:首先,将至少2%的GDP用于国防是必要的前提条件,也是我们建立集体防御的基础。我们三国今年正在实现这一目标,但这些数字只能是一个起点。我们还需要确保战略性地使用资金,首先是用于发展集体防御所需的力量和能力”。

文章称:“其次,我们需要充分发挥我们大陆的工业潜力,以提升我们的军事能力、扩大生产并获得规模经济效益。我们的国防工业是其中的关键。它们需要有约束力的长期合同——明确的时间表、雄心勃勃的目标、固定的资金承诺以及政府的采购担保”。

文章补充说:“第三,我们需要对未来技术进行投资,以保持我们的技术优势并缩小能力差距。我们的创新努力将有助于北约保持对潜在敌手的技术优势,并加强其威慑和防御能力”。

文章指出:“从欧洲防务基金(EDF)到欧洲和平基金(EPF)和欧洲投资银行(EIB),我们已经掌握了许多必要的工具。同时,我们正在开发其他工具,以加强欧洲的防务技术和工业基础。我们需要在此基础上再接再厉,充分发挥其潜力,加强欧洲对北约的支柱作用。在威胁和安全挑战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我们重申欧盟致力于提高其整体防卫准备和能力,以满足其需求和雄心”。

文章表示:“普京的侵略战争已经打了两年,他的战略是建立在一个错误的估计之上,即他可以拖垮乌克兰,并比我们的支持更长久。他的目的还在于考验我们作为盟友的团结和决心。因此,我们必须以力量、团结与合作作为应对之策。我们必须确保他的侵略不会得逞——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值此北约成立75周年之际,我们深信不疑:未来岁月的自由与安全需要一个现代化和强有力的跨大西洋联盟。作为欧洲人,我们愿意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分享
© 2024 Times of China. 版权所有。